把握智慧建造風口,鍛造智能建造能力,中天轉型發展正當時!近日,中天智能建造產業學院在武漢成立,標志著中天通過校企合作,在智能建造產業上開啟專業研究、人才培養、專才輸入,邁出重要一步。
智能建造產業人才孵化器
近日,中天六建與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共同打造的“中天智能建造產業學院”簽約暨揭牌儀式在學校建筑工程學院舉行。中天六建總經理華國飛、總工程師楊利劍,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校長張英、副校長段永發等共同見證這一時刻。
校企共建的智能建造產業學院,將立足雙平臺,共同培養數字化智能建造專才,研討解決企業智能建造領域課題,對融合人才鏈與產業鏈,變革教學模式,提升人才技能、提高就業質量、更新人才培養模式起到關鍵作用。為培養面向智能建造產業的創新型、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,中天智能建造產業學院將采用“五融合”的校企合作模式:
一、產業經驗與專業教育融合:中天在智能建造產業中探索和積累的經驗,與學院教學直接掛鉤,避免“學習”和“應用”兩層皮。
二、社會實踐與業務發展融合:中天作為培養的人才一方,為學院提供一線的實踐機會,同時根據業務發展的方向,調整、擴展人才培養的目標。
三、產業發展與專項研究融合:以學院為依托,進行智能建造方面專項科研,輸出科研結果及最新技術,為智能建造提供技術支撐,為成為中天智能建造相關產業技術研發的前沿陣地蓄力。
四、人力資源與人才培養融合:校企合作進行“定制型”人才培養并定向輸送,學員未出校園已是“半個中天人”。
五、品牌戰略與業務發展融合:雙方攜手打造智能建造領域品牌,吸引更多優秀人才、社會資源共同合作,不斷深挖、擴展專業領域的新業務、新潛力。
中天智能建造產業學院將堅持“多元、融合、開放、共享”的共建理念,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全面合作,讓學院成為面向智能建造領域的實習基地、就業基地、教師流動工作站、企業導師來源基地、產學研基地及企業員工培訓基地的“六合一”綜合基地。
學院—中天,無縫對接
在中天鄂州花湖機場轉運中心主樓總承包工程項目部BIM工作站中,8名來自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的學生正在進行“產學結合”的實踐。“還沒出學校就能來這么高端的項目實習,這是做夢也沒想到的。”宋志強在這里已經是“老人”了,他希望自己也能早日像學長那樣,正式成為中天的一分子。
自2020年,中天六建與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開啟戰略合作以來,共有50名校企合作實習生來到中天的項目進行實習,其中已有20余人正式入職中天。
“感覺身份轉換得很快很自然,融入這個團體毫無壓力。”從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畢業的程良松,現在已是中天六建技術研發部的成員。在正式成為中天人之前,他已與這個團隊共同奮斗了一年多。程良松表示,在項目上真刀真槍地干,讓他提前實現從學生到員工的轉變,也更直接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。
校企合作,產學共贏。中天智能產業學院的成立,將會輸出更多像宋志強、程良松這樣的“專才”。優秀的他們,將為企業、行業的長期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!